首页>江诗丹顿>江诗丹顿新闻中心>瑞士制表工业的巨大革新与变化

瑞士制表工业的巨大革新与变化

作者:万表世界内容来源:万表世界时间:2013-09-11

在过去的12年里,制表工业经历了巨大的革新与变化,甚至比整个20世纪的创新都更多更让人震憾!
 

在具有绝对价格优势的石英机芯问世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瑞士制表工业(之后是德国)被冲击的几乎一度消失,而后,经过重新定位,专注于高端机械腕表的制作......瑞士腕表不再只是记录时间的机器,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成为佩戴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与手工技艺的象征。
 

这一次制表工业的复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整个行业完全承继了曾经辉煌的一切,运作方式、设计理念、表款尺寸等......都保持原样,没有变化。各大品牌仍在生产他们20年前的款式,仿佛时光从未流失一般。然而,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所有这一切突然间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表厂自制机械机芯的发展


表厂自制机械机芯的发展
 

传统的瑞士制表,尤其是日内瓦的传统制表,分工明确,通常是将数量众多的制表工匠、金匠、珠宝匠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钟表与珠宝。
 

这样的运作模式一直延续到90年代后期,各品牌使用的机芯大都来自专门生产机芯的第三方。
 

然而,到了2000年代早期,收藏家和爱好者们开始趋向于收藏具有品牌特质,为自身独有的作品,于是,表厂开始自行研制机芯。而腕表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因为研发机械机芯的投资巨大,而产量却非常小(一枚腕表机芯的开发费用大概在300万到500万瑞士法郎之间)。
 

1990年代后期,江诗丹顿已经推出了其首枚自制机芯,樽形Cal 1790型机芯,装载于Malte陀飞轮腕表内。随后在2001年,推出Cal 1400型手动上链机芯,搭载于Malte Grande Classique腕表内。
 

cal 1790  cal 1400

到2005年,研发速度显著加快,时值品牌250周年纪念,同年发布了表厂自制的首枚自动上链机芯:Cal 2460型机芯。历经12年岁月荏苒,品牌已经研发推出26枚自制机芯与表款,并已应用于品牌发布的大部分表款作品中。同时,品牌仍然在采用由Lemania机芯厂供应的手动上链Cal 1141型计时机芯,以及Overseas系列使用的外包半成品机芯。而江诗丹顿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百分百使用表厂自制的机芯。

cal 2450  cal 1120

 

cal 2755  cal 2253
手表手工打磨


手工打磨
 

大部分的腕表机芯都为精钢、黄铜或是铜镍锌合金材质,以机器加工而成。这些组件要经过精心润饰,去除表面的毛刺和痕迹,同时确保使用寿命(例如倒角工艺会将金属表面的气孔阻塞,从而延缓金属的氧化进程)。

对我而言,手工打磨是高级钟表的真正标志,因为手工打磨(行业内绝大多数的润饰都以机器完成)的成本可以占到整个腕表价值的三分之一。
 

打磨工艺  打磨工艺

很难解释人们这种对于高级打磨的兴趣的源头是什么,因为整个行业一直都在应用打磨工艺,但并非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惊艳的类型。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认为朗格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朗格的打磨工艺唤醒了瑞士制表工业,但是在90年代中期至后期,朗格显然还不够强大,而现代德国的高级制表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足以真正威胁到瑞士制表业。尽管如此,全球各地的收藏家仍然对于朗格精致的德式风格与制表工艺赞叹不已。
 

制表学校并没有机芯打磨的相关课程,因此,江诗丹顿开设了特殊的培训计划,为期6到18个月(一名学徒需要经过18个的培训学习才能进行真正的打磨工作!)。
 

机芯打磨  机芯打磨

在我看来,卓越的手工打磨将高级制表品牌与那些效颦者真正区分开来,而江诗丹顿的选择非常正确,不仅在复杂机芯中采用手工打磨工艺(这符合一般逻辑),而且在“入门级”的普通机芯制作过程中,也采用手工打磨,不论那些部件是否由外部可窥见,还是隐藏于表盘之下。我曾经问过一位在此部门工作的女士,经过精心打磨的组件却没有人能够看见,这是否令人感到沮丧?她回答“我正在修饰的是非常美丽的物件,那些负责装配或提供售后服务的制表师们会看到,当他们工作时,看到这些精致的组件会感到非常开心,而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Cal 2460 R7 R31  Cal 1420

 

复杂功能:登峰造极之作
 

复杂功能:登峰造极之作


历史上的复杂功能腕表,尤其是多项复杂功能腕表都由少数顶级表厂制造,他们声名在外,且拥有购买潜力的高端客户。除了百达翡丽的万年历计时码表,和江诗丹顿的独特的三历三问腕表外,我一时想不出在1930年代至1980年代间还有哪些具有多项复杂功能的腕表。
 

1994年的万年历三问腕表  1994年的万年历三问腕表

然而,在80年代后期,品牌开始创建只拥有几项复杂功能的时计作品,于是1994年的万年历三问腕表浮现于我的脑海中。
 

ref 30020

ref 30020
 

2005年,江诗丹顿创造发布了Tour de l’Ile腕表,可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腕表,融合16项精密复杂功能于一身,并且从此便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以后的每一年,品牌都会推出更多复杂功能的腕表,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复杂功能如此之多,甚至可能会让我们消化不良的境地!
 

Tour de l’Ile腕表

但这还不够。几乎每个品牌及其集团都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而时尚品牌以及入门级别品牌也开始引进陀飞轮与三问腕表,期望能够吸引那些并不懂行的客户。
 

尺寸的影响

尺寸的影响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究竟最完美的尺寸是多少呢?虽然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见解,且更大的尺寸标准不再是主流趋势,但事实上,我并没看到有太大的改变。直至1990年代中期,男装腕表的直径大都在33至36毫米之间,个性表款在37-38毫米,而运动款腕表则在40-42毫米之间。1997年至1998年间,Panerai 掀起的腕表热潮,使44毫米成为运动表款的标准尺寸。
 

然而,2004年,Patrimony Contemporaine腕表发布,以其40毫米的表壳直径风靡世界,江诗丹顿因此开创了大尺寸时装腕表的时代。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被这款腕表的尺寸震惊了,但是市场(包括客户和其他品牌)潮流很快便以此为蓝本,发布至今近10年,Patrimony Contemporaine腕表已经成为了业界经典表款。
 

36mm  40mm

 

1990s:36mm  2009:42mm

创新科技与材料的应用
 

创新科技与材料的应用
 

这真的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几百年来,钟表都由黄金、白银、精钢或是铂金制成,而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材料在表壳的应用逐渐繁盛,钛金属从一个极其特殊的细分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应用广泛的市场。江诗丹顿在2007年发布了仅面向日本市场的Overseas Engine限量版腕表,采用钛金属表圈,随后在2008年,发布了完全为钛金属表壳的Quai de l’Ile腕表,和全新钛金属表圈的Overseas精钢腕表。
 

Overseas Engine限量版腕表  钛金属表壳的Quai de l’Ile腕表

 

全新钛金属表圈的Overseas精钢腕表

钛金属逐渐成为主流材质,而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更加新颖的材质,如碳纤维、锆、硅、甚至于完全由蓝宝石水晶表壳(Richard Mille最近发布的RM56腕表)。
 

但是为什么仅仅停留在表面?过去的几年里,应用于机芯主夹板及相关组件的现代创新材料层出不穷,碳纤维、钛金属、硅等,光刻电铸成型,并配以各种不同表面处理。
 

但是,江诗丹顿并没有完全投入到这些创新材料的使用中去,因为,还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些材料的老化情况,然而,品牌尝试了各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例如只在新加坡发布的Malte陀飞轮限量腕表,采用了黑色镀镍工艺;只在美国发布的Malte陀飞轮限量腕表,采用黑色钻石装饰;而Quai de l’Ile系列腕表则尝试了镀钌的透明表盘。
 

Malte陀飞轮限量腕表  Malte陀飞轮限量腕表

 

Quai de l’Ile系列腕表

颠覆性设计
 

江诗丹顿颠覆性设计


确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创新元素引人关注,并且出乎意料地,个别几个小众奢侈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1998年,Vianney Halter发布了一款万年历腕表,表现方式前所未有:Antiqua腕表,是世界制表界真正的黑马,这款腕表延续了传统腕表的精髓(除了1970年代的几次测试)。
 

Vianny Halter Antigua:Gary G

2000年,Richard Mille推出首款采用经典樽形表壳设计的腕表,其中包含有许多新颖的设计元素。2003年,Harry Winston发布了由Vianney Halter制作的Opus 3腕表,自那时起,MB&F与Urwerk推出的表款便被许多其他品牌效仿,而这次是完全没有任何钟表元素干扰的前卫设计与创意!
 

MB&F Horological Machine 2  Urwerk 103

尽管江诗丹顿已拥有近260年的历史,历经岁月时事变迁,但品牌始终紧跟时代脚步,秉持品牌传统,亦勇于创新,采用前卫大胆的设计理念。于是便有如下表款的诞生,两款限量版Malte陀飞轮腕表、专门为俄罗斯市场打造的Sputnik腕表、令人惊叹的Masks系列、或是Quai de l’ile系列,这些表款如今看来都较为传统,但是在5年前的2008年,现代前卫的外形震惊了当时社会。
 

Sputnik  Masques

万表世界

©2008-2024粤ICP备09108738号CHINA.WBIAO.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广州市万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16号  电话:020-856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