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手表有乾坤

作者:章开元内容来源:万表世界时间:2015-03-11 14:02:20

说到古董手表,就像提到什么是古董那样,很难用简单的一篇文章表述清楚。这一方面是每个人心目中有一套标准,另外,国际手表收藏界也有自己一套完善且约定俗成的评判准则,属于特例的情况极少发生。很显然,说到古董表,决不仅仅指的就是手表,其中也应该涵盖座钟,怀表和其他类似的计时仪器,手表反而是古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

古董表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值钱、好玩、道深是这一行的特色。太早的不说,至少在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凡是与计时相关的器具,原则上与当时其他的民用品比起来,都属精密物件,通常非上流社会人士无缘拥有。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物以稀”的原因,才决定了它最后“为贵”。钟表的历史虽然不可比大理石雕塑或油画,但又比照相机,汽车和其他高级民用品为长。它曾经还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身份地位及受教育程度的象征。至于“古董”这个概念,在西方人看来并不像我们那般沉重,他们眼里古董与旧货之间的界限不十分明显。这种观点的形成也不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比咱们短,要知道希腊罗马的历史都不短于两千年。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有尊古崇古的传统,知识分子中厚古薄今的风气犹盛,他们“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为荣,以变为不屑”的主流意识始终存在,所以许多欧洲城市(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的街道几百年来就是一个模样,几代人生活在同一个氛围之中是常事,所见之景,所触之物都是古董的级别,就有如咱们老挂在口头的“宋代或明代的”清代都算短的,等等。以此引伸至钟表类的收藏,西方人首先看中的未必是年代,而是表的本身,总的说来跨度不过几百年,18世纪的钟表就年代而论已经够老,但没名没牌残破不堪且相貌平平,当然也就不值钱了。维纳斯少两条胳膊还是无价之宝,古董钟表缺这少那绝对不行。
 古董表-不管是座钟、怀表还是手表,虽然都可以涵盖在这个范围之内,不过相比较之下,肯定还是手表的收藏价值更大一些,尽管手表的问世时间要晚于前两个类型。在近代制造业大规模制造手表之前,人类至少已经历了将近两百年之久的“小规模”制造怀表的阶段。那时候干这行的基本上只局限于精密机械制造业较比发达的欧洲地区,此时亚洲的工匠们还沉溺于如何烧制更精美的瓷器和雕琢玉器的黄金时期,至于西夷的那点儿“奇技淫巧”还没有放在眼里。尽管现在仍有人坚持说是中国人最先开创了世界钟表的历史,但其结局就像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四大发明那样―象征大于实用。东方人往往把自己的发明束之高阁放在家里,而西方则人善于把自己的发明立刻投入市场转化为商品,继而为日常生活制造方便和变成金钱。这样一来,中国钟表制造业的结局当不言自明,如果我们当初就像西方人那样行事,今天的上海牌手表早就该卖得比瑞士的江诗丹顿贵得多。


清朝的乾隆爷跟康熙爷据说都爱表,严格的说应该是都爱高级精美的外国座钟,尽管这似乎无助于钟表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因为这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但它们对于古董表的收藏来讲却意义无边。只有独特的宫廷环境才能使我们这些生活在数码世界里的现代人,亲眼见到完好无损的古董钟表早在200-300年前就已经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也为一些对过去了解并不是那么透彻的表迷提供了一手的参照物。只是中国当时也有上亿人,做皇帝的毕竟只有一个,皇帝钟情的“表文化”跟老百姓没关系,就像现在中南海和玉泉山的水那样,虽说都是地上的水,你能随便在旁边开发房地产吗?水之大尚且如此,细巧而娇贵的钟表更不例外。而西方人的情况大不一样,早当初或许他们的时间科学比咱们的还落后,钟表制造业也比咱们的起步晚,任你随便说吧;反正今天英国的格林尼治时间是世界公认的标准时间,瑞士法国造的手表也要比咱们的那些牌子卖得更贵,现在说的所谓古董表,我们国产货所占的份额少之又少,这就是事实。如今再争论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好像已没多大必要,关键是当你上了月球之后能不能保证安全返回。

手表的流行和普及只是最近70-80年的事,此前,还是怀表稳坐便携式计时器天下的时期。人类发展计时器大体上经历了塔钟、座钟以及挂钟、怀表直至现在手表的几个重要阶段。在这当中,怀表所经历的时间最长,从制造工艺的角度来衡量,也最接近于现在的手表。带手表的习惯现在看上去不足为奇,但是在一开始,人家手上戴着首饰,你的手上戴着一块手表,在大庭广众之中恐怕连你自己都不好意思看。据说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公开展出了手表,立刻引起了一大堆非议。那些一只手摇着扇子,另一只手举着绣花洋伞的太太小姐们大惊失色,觉得怀表这东西怎能戴在手上呢?“我家的先生要是戴着它出门,不就跟狗戴着项圈一样吗?”。如果当时有谁斗胆买下了那些手表,拿到今天肯定就是古董手表中的极品,什么牌子不牌子,质量不质量的,跟它的这段历史背景比起来都不重要。

就型色来讲,后期怀表的外观已经完全可以和现在的手表相媲美,只是在功能和准确性方面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许多怀表还有另外一种大多数手表所望其项背的功能,那就是豪华性,或者说是超级豪华性也不过分。这是因为当时用得起怀表的人远少于现在用得起手表的人,所以用贵金属制造一块怀表也是平常不过的事。再一个因素是,当时的手工匠人也远多于现在的手工匠人且手艺或许更为高超。这两个因素导致100-200年前的怀表争奇斗艳,型色纷呈,其中许多精美绝伦的货色拿到现在足令人叹为观止,自然成为古董表收藏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怀表的个头较大,而使用者的身份相对较高,所以怀表的华丽以及奢侈的施展空间比一般的手表要广阔许多。又因其相隔年代的久远,其中许多精品仍深藏宫帷,常人难得一见。百分之八十的这类怀表光是以年代论就已达到古董级,再加上其稀缺的因素,更是达到博物馆级。别的且不论,即便是它们的外型,也足以使现在最狡诈的仿冒者搓手顿足望表兴叹。


 
不管是设计制造哪一类计时器,世界顶尖级的钟表匠人从来都不把他们的最终成果,单纯看作只是一种“商品”,尤其是顶尖的名牌手表。在他们眼中,所有最终的成品都属于“作品”,或者说是艺术品也不为过。手表这东西,自打它来到这个世上始,在世界范围内就已经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传家第一宝”的尊贵地位。可惜这一概念如今已被逐渐淡化,21世纪的确切说法应改为只有名贵不凡的手表,才具备上述地位。在中文的词意中,名和贵并不属于同一个意思,前者代表有名,比如劳力士;但这还不意味着它就贵,只有劳力士家族里的高级版本,才能算得上贵;而名贵结合的版本才具有普遍的收藏和传世价值。但也不排除有些是属于“名而不贵”的稀有版本,其收藏价值同样不可小瞧。这个潜规则不仅体现在手表的收藏方面,其他收藏品同样适用。精密的计时工具作为早期家庭财产构成的重要部分,一般会被经意地传给后人,继续妥善使用或留作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传家物。这一做法实际上从怀表时代就已开始,至今已被默默传承超过300年。在数不清的文学叙述以及电影中,大家都会看到即将离世的先人将自己的怀表或手表郑重地留给后人作为永世的纪念物。可以肯定地说,今天的电子手表和小商品市场里的假冒货是永远不享有这种地位的。而一块设计精良,制造讲究的名牌手表却永远会是这一场合下的主角。

手表、钱夹、钥匙、眼镜等长久以来都是品位人士的随身物品,且不分男女。这当中尤以手表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更有价值而备受瞩目,身份越高的人越将如此,这一点无容置疑。虽然不排除有些极有身份的人也会戴块款式一般的手表,但世界上价值昂贵的名牌手表从来不会在一个普通人手腕上出现是普遍事实。

那些躲在日内瓦湖畔或巴黎某一座百年老屋里的顶尖钟表匠们,几百年来一天到晚绞尽脑汁,为琢磨出世界上造型最抢眼夺目的钟表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此时此刻,钟表的外观和机械性能都已排在次要位置,放在首位的则是制造出与自己品牌名份和即将开出的价格相适应的永恒“作品”,事实证明,在这个所谓的“作品”上化的功夫越大,其在世上被人珍惜的时间就越长,也就更越有收藏价值,最终才会被挑剔的收藏家纳入古董的范畴。反之,不过是什么样的表,只配当作工具来使用,最终成为一块废金属再进化铁炉而已。

如今市面上的名贵手表的价格大多在4·5万至15万美元之间,这个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它们特有的身价-即非一般人所买得起。而对少部分人而言,虽然很可能“出血”买一块这样的手表并不是一个愚蠢的选择,也许后来会发现这块表被主人“白”用了几十年,因为当后代拿着它走进拍卖行的时候,被告知它的现有价不低于当年的那个数甚至有所提升,但名贵手表的拥有者在任何时代都是凤毛麟角。如果你的手表还是“COSTOM MADE”,那它的未来升值空间还会更上一层楼。这个简单的英文组合就是中文量身定制绝世孤版的意思,单从字面上看,它已然和大众享受,薄利多销的理念南辕北辙,更何况在更深层的含义里还有太多有关定制的奢侈细节隐喻其后。定制的本身就证明它稀有,稀有又决定了它的身价,但是在够买一块号称有这种背景的古董表的时候,非得亲眼看到能证明它“血统”来历的证据才能相信,绝不能听信一面之词或漫无边际的美丽传说。因为有“定制”背景的手表确实极为罕见。

在奢侈品消费的旺盛阶段,敏感的人率先察觉只有“定制”的东西才能真正超凡脱俗。“大路货”不管造得多好,也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其实,真正的高端奢侈品从来都是“定制”的,这个概念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在为数不多的富人中间流行,只不过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有钱人简直是太多了”,在这些新富中间,对“定制”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理解和耐心的人却委实不多。因为“定制”的理念非但需要以金钱为后盾,更需要比常人要强的耐心。“定制”的手表肯定无法当天从表店里取走,甚至也很难在你想象的时间内梦想成真,但是某个人手上一旦有了些钱,这当然指的不是小钱,他就一定争取在私人用品上远离大众,刻意追求独一无二的东西,这种做法在高端钟表消费领域尤为明显。早期的钟表产量都不高,每一款式的孪生兄弟极其有限,钟表收藏界的行家会从许多细节了解到这只钟表到底有多少雷同品还存在于世上。但一般玩钟表的人是不具备这种技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举步,谨慎从事;多看少买才是避免走眼的原则。总之,“定制”的古董表不是凭口说出来的,而是需要拿出证据来的。


这是一个钟表爱好者的收藏品,机件都很完好,但光凭外表,就已经征服许多人的眼球

尽管人类文明进步现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对于任何一件钟表来说,物以稀为贵这一基本的评判标准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就人手一块的手表而言,论制作工艺,现在的手表不可谓不精;论所具备的功能,也不可谓不全;再说到花样,更不可谓之繁多。不过当你看到在一百多年以前制造的钟表之后,相信你将用另一种目光来看待今天人类制作手表的本事。因为早在一两百年前,各式钟表就已经具备近乎完善的型色之美,甚至在装饰艺术方面比今天的钟表有过之而不及。西洋座钟曾经是最能打动中国满清官员的洋货,连当时见多识广的皇帝都不能幸免。在欧洲,瑞士人擅长造手表自不必说,但在制造精美座钟方面,决不是瑞士人一枝独秀,法国人、德国人、乃至奥地利人都身怀绝技。欧洲的钟表匠远不止只把制作钟表的技艺在当地发扬光大,还把它带到了新大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以西130公里处的钟表城兰开斯特市也是一个因欧洲钟表匠的到来而兴起的钟表城。它于18世纪中叶由瑞士移民建立,后来逐渐在这里开了在美国制造钟表的先河。现在美国的钟表收藏市场就很认早年出自于兰开斯特市的钟表,有的拍卖价甚至超过欧洲的一些名声更久远的品牌。欧洲18-20世纪之初的钟表作品,精湛者比比皆是,其包含的巧夺天工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美学价值,都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时,钟表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有讲究的学问。通常一个产品在它被制造出来之前,其草图就已经不下几十幅,上百幅的也不在少数。各种原材料的搭配和颜色的选择,也被反复讨论,至于讲究的表盘,在设计上更是没有重样的。在一切都用手工的过去,人们对钟表的制造倾注了难以置信的心血。以至于这些产品即使拿到现在,其型色的优美,工艺的精湛,足以令人惊叹不已,正是这些特有的因素,终于构成了玩古董表的乐趣与难以言传的精神享受。


洛克菲勒时期的高级日用品,钟表的形色之美最为抢眼
 
从纯粹使用的角度出发,在各种手表大行其道的今天,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型钟表好像有些被冷落了,要不是古董表收藏的热的兴起与持续,到时候真不知道会有多少诞生于上上个世纪甚至更早一些的精品,将从我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我曾在国外的古董店甚至星期天旧货市场里看到过数不清的这类钟表,但除去价格的因素之外,即便白送你一个,回家往哪儿放还是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手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最能体现个性化的审美倾向,但相比之下,大型座钟的美学价值和装饰作用,却依然被许多古董钟表收藏家看好,因为在体现型色之美方面它们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它或优雅,或古朴;或透露出经久而不衰雍容华贵的本质,能给人一种舒缓而怀旧的感觉。可惜除了极少数的博物馆之外,没有多少个人古董表玩家有实力从手表到座钟一网打尽,一般只能精其一点,对其他门类偶有涉及。

就钟表外观的喜好而言,尤其是后来居上的手表,总的来说男人偏向于冷峻而庄重,女人则倾向于玲珑而细致,即便偶有时尚因素的干扰,也难以从根本上撼动这个主流。外表纤细轻薄,使用贵重金属,制作精良的款式一直是手表家族中的“中性”成员,从枭雄拿破仑到死硬分子丘吉尔,从好莱坞女明星到阿拉伯富翁都唯恐爱之不及,各国簇拥者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这类古董表从来没受到过冷落,一直是古董表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到底哪一类的表最值得收藏呢?原则上历史悠久,在业内有极高声誉的著名品牌,产量有限,质量又高,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的座钟、怀表、手表、都有收藏、保值价值。而某些地区性表厂(如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产品的价值,只能在本地区的范围内打转转,很难在世界统一标准下有出人意料的表现,甚至仅此一块也卖不出高价。又如中国的“上海牌”手表,顶破天也难以卖到同时代江诗丹顿的价格,但是当年瑞士人送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金壳劳力士,要是拿到市场上去拍卖,那肯定会引起一阵轰动。尤其毛泽东的那块,属于定制品,日历是少有的汉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阿拉伯数字,绝对是古董手表中的佼佼者。不过在某些人的眼里,“上海牌”手表在“精神价值”上或许还要高过劳力士或江诗丹顿这样的外国名牌。这个现象很像圆明园的铜兽头,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是一码事。前者或许认为它们只值60万,而我们花了六千万买回来还觉得很值。


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岛民带来了德国钟表

古董手表是当今古董表收藏领域里最能引起人心动神移的表钟,在这个大家族中,始终有几个乃至几十个响亮的名字,它们一出现即可以引起一阵阵轰动。它们是古董手表中真正货真价高的主角。1893年留亡瑞士的波兰伯爵百达,与法国青年手表才俊菲利浦合作,创立后来享誉世界的百达翡丽表厂。三年后,这家作坊式的表厂生产出第一个有独立秒针和自由弹簧的计时器;还是这家表厂,1898年为一位匈牙利女伯爵定制了世界上第一块方形手表。现在没人确切知道这块手表最终花落谁家,但可以肯定它没进化铁炉,总之,它定是古董手表中的翘楚。别说有着这般故事的百达翡丽珍稀版本,即便是一块表龄在百年左右18K金的普通货,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品种。这个“普通”其实只是相对珍稀而言,百达翡丽个个都不简单。瑞士人华彻郎1819年与商人江诗丹顿合作生产的每一块手表也是尊贵豪奢的象征,“限量版高品质”是这家表厂一贯遵循的准则,这也使得它在古董手表中的地位至今难以撼动。起家于1833年以细巧著称的积家表却并非越老越值钱,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几款式样一直是古董表里的珍品。其中1926年的长方形款式最受古董表爱好者青睐。这个牌子1953年出品的第一支完全自动手表也是众表迷追逐的对象。积家表曾受众多世界名人追捧,上个世纪的上半叶风光一时,现在“退下来”的古董积家表都有一番与权贵肌肤之亲的经历,所以在许多世界顶级拍卖会上都晶光闪烁。稍晚一些问世的劳力士手表先是主打具有优越防水功能的特性,继而于1931年又推出永动转子手表,1945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只以小窗口形式展示日历的手表;由于100年来劳力士一直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故在古董手表收藏领域也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等等,古董手表收藏不入门不知其水深,只有知其水深才得以感知它趣味无边。光那些眼花缭乱的编号和细述无边的故事与细节,就会让你觉得天下什么才叫学无止境。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制作的手表本身就具备保值功能,如果再加上设计、工艺和产量稀缺的因素,它的价值基本上就已被框定了。除此之外,作为收藏者,最在乎的还有它的外观和机件构造的完整性。上面已经提到,卢浮宫的维纳斯即便没胳膊也算是国宝,而这一条在手表的收藏上绝对不适用,原则上没有人不看重藏品的品相,除非它太不一般了。相对而言,钟表容易被“谨慎使用”妥善保管,价值越高的越容易受到上一代人的呵护。它毕竟不会像汽车那样雨淋日晒,也不像照相机那样容易受损到,所以对手表的品相给予更多的苛求按说不为过。但属于MINT(即没开包装)一级的老手表,除非极特殊的原因,几乎看不到,谁会花几万美元买一块手表在家里放着不用专等着升值呢?

表的收藏热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在美国、法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一阵抢购老手表的风潮。据后来披露的相关信息表明,1985年旧表的升值最快,比前一年猛涨三成。1988年美国现代艺术家安迪·瓦霍去世后,他遗留下来的200多块各式手表在纽约的拍卖会上被抢购一空,超过46万美元。其中三块历史很短的塑料表卖了2400美元,估价100美元的一块不知名的钢壳表被炒到1700美元,等等;作为古董表,各自体现的价值千差万别,没有绝对一致的标准。有的表体现的是稀缺的特点,有的表体现的是本质的高贵,有的表体现的是名人的效应。作为收藏者,有的人为的是投资,有的人为的是把玩,也有的人什么都不为,今天买一块,明天买一块渐渐就喜欢上了,可谓顺其自然。古董表的天地真是海阔天空,这其中可能只有一点是无可辩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血统”纯正,来历清晰,品相上佳的名牌货谁都不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正如其他古董爱好者一样,一个古董表收藏“者”要想真正达到“家”的地步,其过程将是漫长且要付出代价的,尽管走眼和吃亏上当将有可能陪伴你的收藏生涯多年,但最终一定会把你锤炼成一个真正玩转古董表的行家。收藏古董表,痛并快乐着,怎么不是呢?


100年前英国制造的马修·诺曼牌旅行钟,工艺精细,如今完整的已很少见
 

万表世界

©2008-2024粤ICP备09108738号CHINA.WBIAO.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广州市万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16号  电话:020-85660618